华为云用户手册

  • 准备目录 rm -rf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1/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1/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2/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2/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3/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3/log
  • 准备目录 rm -rf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log
  • 操作步骤 准备单节点配置文件和目录,以单节点方式启动进程。 配置文件如下(restoreconfig/single_40309.yaml)。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9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mongod.pid}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log/mongod.log} 准备数据,将解压后的shardsvr2文件拷贝到单节点dbPath目录下。 cp -aR /compile/download/backups/cac1efc8e65e42ecad8953352321bfeein02_92b196d2401041a7af869a2a3cab7079no02/*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ingle_40309.yaml 连接单节点,执行配置命令。 连接命令:./mongo --host 127.0.0.1 --port 40309 执行如下命令,修改副本集配置信息。 var cf=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findOne(); cf['members'][0]['host']='127.0.0.1:40309'; cf['members'][1]['host']='127.0.0.1:40310'; cf['members'][2]['host']='127.0.0.1:40311'; cf['members'][0]['hidden']=false; cf['members'][1]['hidden']=false; cf['members'][2]['hidden']=false; cf['members'][0]['priority']=1; cf['members'][1]['priority']=1; cf['members'][2]['priority']=1; 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remove({}); 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insert(cf) 执行如下命令,清理内置账号。 db.getSiblingDB('admin').dropAllUsers(); db.getSiblingDB('admin').dropAllRoles(); 执行如下命令,更新configsvr信息。 var vs = db.getSiblingDB('admin').system.version.find(); while (vs.hasNext()) { var curr = vs.next(); if (curr.hasOwnProperty('configsvrConnectionString')) { db.getSiblingDB('admin').system.version.update({'_id' : curr._id}, {$set: {'configsvrConnectionString': 'config/127.0.0.1:40303,127.0.0.1:40304,127.0.0.1:40305'}}); } } 执行如下命令,关闭单节点进程。 db.getSiblingDB('admin').shutdownServer(); 搭建shardsvr2副本集。 准备副本集配置文件和目录,将shardsvr2节点的dbPath文件拷贝到其他两个节点目录下。 cp -aR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data/db/ cp -aR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data/db/ 修改shardsvr2-1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9.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9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2}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9.yaml 修改shardsvr2-2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0.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10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2}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0.yaml 修改shardsvr2-3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1.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11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2}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1.yaml 等待选主成功。 ./mongo --host 127.0.0.1 --port 40309 执行命令rs.status(),查看是否已存在主节点Primary。
  • shardsvr1的三个节点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log
  • 准备目录 rm -rf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log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data/db mkdir -p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log
  • 配置文件说明 configsvr副本集的单节点配置文件及三个节点的配置文件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ingle_40303.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configsvr_40303.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configsvr_40304.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configsvr_40305.yaml shardsvr1副本集的单节点配置文件及三个节点的配置文件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ingle_40306.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6.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7.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8.yaml shardsvr2副本集的单节点配置文件及三个节点的配置文件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ingle_40309.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9.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0.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11.yaml mongos节点的配置文件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mongos_40301.yaml /compile/mongodb/mongodb-src-4.0.3/restoreconfig/mongos_40302.yaml
  • 操作步骤 准备单节点配置文件和目录,以单节点方式启动进程。 配置文件如下(restoreconfig/single_40306.yaml)。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6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mongod.pid}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log/mongod.log} 准备数据,将解压后的shardsvr1文件拷贝到单节点dbPath目录下。 cp -aR /compile/download/backups/cac1efc8e65e42ecad8953352321bfeein02_6cfa6167d4114d7c8cec5b47f9a78dc5no02/*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ingle_40306.yaml 连接单节点,执行配置命令。 连接命令:./mongo --host 127.0.0.1 --port 40306 执行如下命令,修改副本集配置信息。 var cf=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findOne(); cf['members'][0]['host']='127.0.0.1:40306'; cf['members'][1]['host']='127.0.0.1:40307'; cf['members'][2]['host']='127.0.0.1:40308'; cf['members'][0]['hidden']=false; cf['members'][1]['hidden']=false; cf['members'][2]['hidden']=false; cf['members'][0]['priority']=1; cf['members'][1]['priority']=1; cf['members'][2]['priority']=1; 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remove({}); db.getSiblingDB('local').system.replset.insert(cf) 执行如下命令,清理内置账号。 db.getSiblingDB('admin').dropAllUsers(); db.getSiblingDB('admin').dropAllRoles(); 执行如下命令,更新configsvr信息。 连接命令:./mongo --host 127.0.0.1 --port 40306 var vs = db.getSiblingDB('admin').system.version.find(); while (vs.hasNext()) { var curr = vs.next(); if (curr.hasOwnProperty('configsvrConnectionString')) { db.getSiblingDB('admin').system.version.update({'_id' : curr._id}, {$set: {'configsvrConnectionString': 'config/127.0.0.1:40303,127.0.0.1:40304,127.0.0.1:40305'}}); } } 执行如下命令,关闭单节点进程。 db.getSiblingDB('admin').shutdownServer(); 搭建shardsvr1副本集。 准备副本集配置文件和目录,将shardsvr1节点的dbPath文件拷贝到其他两个节点目录下。 cp -aR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data/db/ cp -aR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data/db/ 修改shardsvr1-1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6.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6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1}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1/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6.yaml 修改shardsvr1-2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7.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7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1}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2/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7.yaml 修改shardsvr1-3节点配置文件,增加副本集配置属性(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8.yaml)。 --- replication.replSetName 的值,参考该章节中的shard的_id信息。 net: bindIp: 127.0.0.1 port: 40308 unixDomainSocket: {enabled: false}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pidFile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mongod.pid}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_1}sharding: {archiveMovedChunks: false, clusterRole: shardsvr}storage: db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data/db/ directoryPerDB: true engine: wiredTiger wiredTiger: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engineConfig: {directoryForIndexes: true,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logRotate: reopen, path: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13/log/mongod.log} 启动进程。 ./mongod -f restoreconfig/shardsvr_40308.yaml 等待选主成功。 ./mongo --host 127.0.0.1 --port 40306 执行命令rs.status(),查看是否已存在主节点Primary。
  • shardsvr2的三个节点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1/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2/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shd23/log
  • configsvr的三个节点的数据目录和日志目录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1/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1/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2/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2/log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3/data/db /compile/cluster-restore/cfg3/log
  • 使用须知 该方法仅适用于集群实例。 目前仅支持3.4和4.0版本,4.2版本暂不支持通过该方式在本地进行恢复。 操作步骤中的目录,IP地址和端口信息,可按照实际恢复环境配置。 configsvr节点备份文件有一个,shardsrv的备份文件有多个,依据实际shardsvr数量而定。 备份文件下载完成后,需要解压(需要安装lz4解压工具)。参考命令:lz4 -d $1 | tar -xC $2 $1:下载下来的备份文件。 $2:备份文件解压至的目标路径。 如果需要完成数据库、集合级别的数据迁移,请参见通过mongodump和mongorestore工具迁移数据。
  • 事件监控支持的事件说明 表1 文档数据库服务 事件来源 事件名称 事件ID 事件级别 事件说明 处理建议 事件影响 DDS 创建实例业务失败 DDSCreateInstanceFailed 重要 创建文档数据库实例失败产生的事件,一般是由于磁盘个数、配额不足,底层资源耗尽导致。 检查磁盘个数、配额大小是否满足需求,并考虑释放资源后重新创建实例。 无法创建数据库实例。 复制状态异常 DDSAbnormalReplicationStatus 重要 出现“复制状态异常”事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主备之间复制时延太大(一般在写入大量数据或执行大事务的时候出现),在业务低峰期,备节点数据会逐渐追上主节点。 主备间的网络中断,导致主备复制异常。 提交工单。 不会导致原来实例的读写中断,客户的应用是无感知的。 复制状态异常已恢复 DDSReplicationStatusRecovered 重要 复制时延已回到正常范围内,或者主备之间的网络通信恢复。 不需要处理。 无 实例运行状态异常 DDSFaultyDBInstance 重要 由于灾难或者物理机故障导致实例故障时,会上报该事件,属于关键告警事件。 提交工单。 可能导致数据库服务不可用。 实例运行状态异常已恢复 DDSDBInstanceRecovered 重要 针对灾难性的故障,NoSQL有高可用工具会自动进行恢复或者手动恢复,执行完成后会上报该事件。 不需要处理。 无 节点运行状态异常 DDSFaultyDBNode 重要 由于灾难或者物理机故障导致数据库节点故障时,会上报该事件,属于关键告警事件。 检查数据库服务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并提交工单。 可能导致数据库服务不可用。 节点运行状态异常已恢复 DDSDBNodeRecovered 重要 针对灾难性的故障,NoSQL有高可用工具会自动进行恢复或者手动恢复,执行完成后会上报该事件。 不需要处理。 无 实例主备切换 DDSPrimaryStandbySwitched 重要 在手动触发的主备倒换或节点故障自动触发的故障倒换场景下,会上报该事件。 不需要处理。 无 数据盘空间不足 DDSRiskyDataDiskUsage 重要 数据盘空间不足,产生此告警。 请参见对应服务用户指南中“扩容磁盘”的内容,进行磁盘扩容。 实例被设为只读模式,数据无法写入。 数据盘空间已扩容并恢复可写 DDSDataDiskUsageRecovered 重要 数据盘空间已扩容并恢复可写,产生此事件。 无需处理。 无影响。 父主题: 事件监控
  • 大版本升级 目前DDS不支持直接通过控制台进行版本升级。如您需要可以通过数据复制服务进行迁移。 例如:使用数据复制服务将DDS 3.4版本迁移到DDS 4.0版本,可以实现应用不停服的情况下,平滑完成数据库的迁移工作。 使用该方式进行迁移,需要提前准备好待迁移到的高版本数据库实例。 您可以在“实例管理”页面,单击目标实例名称,在页面右上角,单击“迁移”,进入数据复制服务信息页面。 具体迁移操作,请参见《数据复制服务用户指南》的“入云迁移”内容。 表1 DDS数据库版本信息 源数据库版本 目标数据库版本 迁移类型 自建MongoDB/其他云MongoDB/DDS 3.4 4.0 DDS 3.4 4.0 DDS数据库版本升级 DRS仅支持从低版本迁移到高版本。 升级时的规格变更过程,会有2次主备切换和2次闪断,规格变更之后请检查DRS任务。 大版本升级后,如果需要保证迁移前后实例的IP地址不变,可以修改高版本的IP地址为原来的连接地址(原实例的IP地址需要先释放出来)。具体操作请参见修改实例内网地址。 父主题: 变更实例
  • 恢复方案 DDS支持多种数据恢复方案,您可以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 表1 恢复方案 恢复类型 支持的实例类型 使用场景 恢复备份到新实例 集群、副本集、单节点 使用已有的自动备份文件或手动备份文件恢复实例数据到新建实例。 恢复备份到当前实例 集群、副本集、单节点 使用已有的自动备份文件或手动备份文件恢复实例数据到当前实例。 恢复实例备份到指定时间点 集群、副本集 适用于实例级数据恢复场景,将数据还原至某个指定的时间点。 恢复库表到指定时间点 副本集 适用于库表级数据恢复场景,将数据还原至某个指定的时间点。 恢复备份数据到本地自建数据库 集群、副本集、单节点 您可以将DDS的备份文件下载到本地,将数据恢复至本地自建数据库。 通过mongorestore工具恢复数据 集群、副本集、单节点 您可以通过MongoDB客户端自带的备份恢复工具恢复数据。 通过mongoimport工具恢复数据 集群、副本集、单节点 您可以通过MongoDB客户端自带的备份恢复工具恢复数据。 父主题: 数据恢复
  • 参数模板注意事项 系统提供的默认参数模板不允许修改,只可单击参数模板名称进行查看。如果出现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数据库无法启动,可参考默认参数模板重新配置。 对于某些运行参数修改,您需在实例列表中,查看实例状态,如果显示“参数模板变更,等待重启”,则需重启关联的实例使之生效。 在数据库参数模板内设置参数不恰当可能会产生意外的不利影响,包括性能降低和系统不稳定。修改数据库参数时应始终保持谨慎,且修改数据库参数模板前要备份数据。将参数模板更改应用于生产数据库实例前,您应当在测试数据库实例上试用这些参数模板设置更改。
  • 参数模板类型 创建数据库实例时可以指定数据库参数模板为默认参数模板或已有参数模板。实例创建成功后也可以变更实例关联的参数模板。 默认参数模板 默认组包含针对运行的数据库实例进行优化的引擎默认值和数据库服务系统默认值。 自定义参数模板 如果希望数据库实例以客户自定义的引擎配置值运行,可轻松地创建一个新数据库参数模板,修改所需参数并应用到数据库实例,用以使用新数据库参数模板。 数据库参数模板与实例建立关联后,如果修改了参数模板中的参数,那么使用该参数模板的所有实例,都将获得该参数模板中对应参数的更新。
  • 录入工作项快捷键 “录入工作项”快捷键分为“极速录入”、“表单录入”、“保存”、“保存并关闭”和“保存并创建下一个”快捷键。 极速录入:此快捷键可以快速创建简易工作项。卡片显示方式时,可在鼠标所处列或第一列内快速创建。 表单录入(待后续上线):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打开表单录入创建工作项。 保存(待后续上线):通过表单创建或编辑工作项时,此快捷键可快速保存。 保存并关闭(待后续上线):通过表单创建或编辑工作项时,此快捷键可保存并关闭表单。 保存并创建下一个(待后续上线):通过表单创建工作项时,此快捷键可保存并新建下一个工作项。
  • 浏览工作项快捷键 “浏览工作项”快捷键分为“横向滑动浏览”、“过滤我的工作”、“快速搜索标题”和“快速清除过滤条件”快捷键。 横向滑动浏览:页面出现横向滚动条时,按住【Shift】键,滑动鼠标滚轮,可实现横向滑动浏览。 过滤我的工作:浏览多个工作项时,此快捷键可快速过滤出指派给我的工作项。 快速搜索标题:此快捷键可快速触发对工作项进行按标题的搜索。 快速清除过滤条件:此快捷键可快速清除过滤条件,恢复默认浏览方式。
  • 处理工作项快捷键 “处理工作项”快捷键分为“指定责任人”、“指定给自己”、“修改结束日期”、“修改标题”、“批量选择工作项”和“设置阻塞、取消阻塞”快捷键。 指定责任人:选中某个工作项时,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触发更换责任人。 指定给自己:选中某个工作项时,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更换责任人为自己。 修改结束日期:选中某个工作项时,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触发修改结束日期。 修改标题:选中某个工作项时,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触发修改标题。 批量选择工作项:卡片显示方式时,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左键可以触发进行工作项的批量选择。 设置阻塞、取消阻塞:选中某个工作项时,通过此快捷键可以快速将工作项设置为阻塞或取消阻塞。
  • 统计缺陷报表 如果仅对工作项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系统预置的“缺陷按处理者分布”、“缺陷按创建者分布”、“缺陷按优先级分布”、“缺陷按工作项状态分布”和“缺陷按处理者状态分布”报表。 在“统计”页面,单击“新建报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缺陷”分组下已预置的报表类型。 单击报表类型(以“缺陷按处理者状态分布”为例)。 设置报表参数信息,包括“数据设置”、“数据筛选”和名称,并单击“保存”。 已保存的报表显示在报表首页中。
  • 取消基线 仅已基线的PI和迭代才支持取消基线操作。 在计划管理列表中,选择需要取消基线的PI。 通过复选框选择需要取消基线的PI,单击页面下方的“取消基线”。 该方式支持单选和多选。多选时,不能勾选上PI下的迭代。 单击需要取消基线的PI或迭代所在行的图标,展开后选择“取消基线”。 当PI和迭代都设为基线后,如果PI下只有一个迭代,则该迭代不支持单独取消基线。 当PI下包含迭代时,则PI下的迭代也会被取消基线。 在弹出的提示窗口中单击“确定”,取消基线成功。 在计划管理列表中对应PI和迭代的图标上不再显示基线图标。
  • 统计内容 统计的报表内容如下表: 统计报表名称 数据描述 项目统计 包括对原始需求RR、史诗Epic、特性FE、用户故事US、任务Task和缺陷Bug的总数,及处理情况(处理中、已完成、已超期)的统计。 迭代燃尽图 仅“按迭代”查看时显示。 包括剩余工作量、总工作量和理想线。 支持选择具体的工作项(US、Task、Bug)进行查看和下载。 迭代容量负载 仅“按迭代”查看时显示。 以柱状图形式展示迭代和各工作项的工作量。 缺陷趋势图 仅“按迭代”查看时显示。 包括发现缺陷的总数、解决缺陷的总数和遗留的DI值。 项目成员的工作项统计(按优先级) 以柱状图或表格形式,按优先级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 工作项完成率趋势 仅“按迭代”查看时显示。 所选工作项的完成率。 工作项状态分布 以图或表格形式,按工作项状态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 工作项分解率 仅“按创建时间”查看时显示。 以柱状图形式,按是否分解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和占比。 工作项完成率 以饼状图形式,按是否完成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和占比。 承接RR按项目分布 仅“按创建时间”查看时显示。 以图或表格的形式,按承接项目统计RR的数量。 提出RR按项目分布 仅“按创建时间”查看时显示。 以图或表格的形式,按提出项目统计RR的数量。 需求TTM 以柱状图的形式,按处于“开发”至“完成”状态的平均时长统计工作项数量。 工作项停留天数 仅“按迭代”查看时显示。 以柱状图的形式,按各工作项的不同状态所停留天数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 项目成员的工作项统计(按状态) 以柱状图或表格形式,按工作项状态统计各工作项的数量。 未完成工作项按成员分布 以柱状图的形式,按成员统计未完成的工作项数量。
  • 状态流转介绍 原始需求生命周期共有提交、分析、规划、实现、交付、验收、关闭七个状态,完整的转状态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始需求状态转换流程图 各状态下对应的操作如表1所示。 表1 原始需求状态转换操作说明 状态 流转说明 相关操作 提交 新建原始需求时,状态默认为“提交”。 需求提出人默认为创建需求的人。 新建原始需求 分析 提交原始需求完成后,状态变为“分析”。 需求承接人可以根据需求的内容,分析是否接纳需求。如果不接纳,可以选择“退回”或“挂起”需求。 退回需求后,状态变为“确认”,需求提出人可直接关闭或重新提交需求。 分析原始需求 规划 接纳原始需求后,状态变为“规划”。 需求承接人可规划需求的具体信息,如果需求不涉及研发,可选择“无需研发”,则该需求的状态直接变为“验收”。 规划原始需求 实现 开始研发原始需求后,状态变为“实现”。 如果实现方案有问题,需求承接人可以选择将需求退回到规划阶段,重新研发。 实现原始需求 交付 研发完成原始需求后,状态变为“交付”。 如果交付的需求达不到预期,需求承接人可以选择将需求退回到规划或实现阶段。 交付原始需求 验收 提交验收原始需求后,状态变为“验收”。 需求提出人可验收需求的内容,如果不满足验收条件,可选择“验收不通过”,则该需求的状态会变为“交付”。 验收原始需求 关闭 验收通过原始需求后,状态变为“关闭”。 - 父主题: 原始需求(RR)
  • 更多操作 新建完缺陷单,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修改缺陷名称:单击缺陷名称后的图标进行修改。 复制新建缺陷:单击需要复制的缺陷所在行的进行复制。 复制新建的缺陷支持选择“归属项目”,当选择的归属项目非本项目时,需要到归属的项目中查看。 筛选缺陷列表显示字段:单击“操作”字段后的图标进行设置。 在弹框左侧“可选字段”中勾选需要显示的字段。 在弹框右侧“已选字段”中通过拖拽方式调整字段显示顺序。
  • 状态流转介绍 任务全生命周期共有初始、处理中、完成三个状态,完整的转状态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状态转换流程图 各状态下对应的操作如表1所示。 表1 任务状态转换操作说明 状态 流转说明 相关操作 初始 新建任务时,状态默认为“初始”。 新建任务 编辑“初始”状态任务 处理中 处理完“初始”任务的特性后,将“状态”改为“处理中”。 编辑“处理中”状态任务 完成 处理完任务后,将“状态”改为“完成”。 - 父主题: 任务(Task)
  • 状态流转介绍 研发需求生命周期共有初始、分析、开发、测试、完成五个状态,完整的转状态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研发需求状态转换流程图 各状态下对应的操作如表1所示。 表1 研发需求状态转换操作说明 状态 流转说明 相关操作 初始 新建研发需求时,状态默认为“初始”。 新建研发需求 分解研发需求 初始IR 分析 处理完“初始”状态的研发需求后,将“状态”改为“分析”。 分析IR 开发 分析完成研发需求后,将“状态”改为“开发”。 开发IR 测试 开发完成研发需求后,将“状态”改为“测试”。 测试IR 完成 测试通过研发需求后,将“状态”改为“完成”。 - 父主题: 研发需求(IR/US)
  • 导入特性 在特性列表中,单击搜索栏最右侧的图标,选择“导入”。 在弹出窗口中单击“下载导入模版”链接。 导入模板文件显示在页面右上方,可保存到本地填写数据。模板文件命名规则:项目名称+“-”+模块名称(如特性)+导入模板。 填写“特性导入模板”页签中的字段。 参数填写规则请参见模板文件中“导入规则”页签。 通过拖拽或单击图标,选择一个需要导入的文件。 单击“导入”,系统弹出导入进度提示框。 导入成功后,可在特性列表中查看到导入的特性信息。 导入失败后页面右上方会给出“查看失败详情”的提示,可根据失败详情描述修改后再重新导入。
  • 导出特性 选择导出部分或全部特性。 导出全部:在“特性”主页,单击搜索栏最右侧的图标,选择“导出全部”,弹出“选择导出字段”窗口。 导出部分:在特性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需要导出的特性,单击页面下方的“导出”,弹出“选择导出字段”窗口。 选择需要导出的字段,及是否导出子特性。 单击“导出”,弹出导出进度提示框。 导出成功后,单击“下载”,可将特性数据下载到本地。 下载的特性文件格式为“.xlsx”。
  • 状态流转介绍 特性全生命周期共有 初始、研发、完成三个状态,完整的转状态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特性状态转换流程图 各状态下对应的操作如表1所示。 表1 特性状态转换操作说明 状态 流转说明 相关操作 初始 新建特性时,状态默认为“初始”。 新建特性 初始特性 研发 处理完“初始”状态的特性后,将“状态”改为“研发”。 研发特性 完成 研发完特性后,将“状态”改为“完成”。 - 父主题: 特性(FE)
  • 特性(FE) “特性”下包含特性和特性树的功能。 特性:描述带来价值的产品功能和特性。 相关操作为:状态流转介绍~删除特性。 特性树:集合汇总并管理特性。特性树可建立多层级关系,且有特性树基线快照及快照对比等功能。 相关操作为:新建特性树~删除特性树。 状态流转介绍 新建特性 处理特性 编辑特性详情 复制特性 导入和导出特性 评审特性基线 设置特性基线 变更特性 删除特性 新建特性树 新建特性树分层 为特性树关联特性 创建特性树基线快照 对比特性树基线快照 删除特性树 父主题: IPD独立软件类项目
  • 导出原始需求 选择导出部分或全部原始需求。 导出全部:在“原始需求”主页,单击搜索栏最右侧的图标,选择“导出全部”,弹出“选择导出字段”窗口。 导出部分:在原始需求列表中,勾选一个或多个需要导出的原始需求,单击页面下方的“导出”,弹出“选择导出字段”窗口。 选择需要导出的字段,及是否导出子需求。 单击“导出”,弹出导出进度提示框。 导出成功后,单击“下载”,可将原始需求数据下载到本地。 下载的原始需求文件格式为“.xlsx”。
共1000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