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即服务
从“音视频服务”到“媒体服务” ,华为云云原生媒体服务的新布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电脑特效开始大规模应用在电影制作中,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大量依赖电脑合成影像并将其发挥到极致,通过技术来实现 “照片级的真实”,打造“虚拟现实主义”。

尤其是《疯狂动物城》的推出,被影视行业内称为人类最强科学和艺术的结晶,其中的特效酷炫炸天,那些纤毫毕现的动物毛发,让大家认为中国电影特效工业跟国外差了十几年。

人们期盼着国产电影加快追赶的步伐。

其实一部特效电影制作的时间,除了拍摄,其次就是特效制作。而制作特效的主要时间则是花费在渲染上,大型电影的渲染过程都是计算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工作才能生成最终结果。

一定意义上来说,特效制作技术和云渲染的算力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云计算的出现为电影后期制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共同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

影视行业如何成为技术高地?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流浪地球》的渲染和制作证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具有破土而出的蓬勃生命力,还有之前的《大圣归来》和《姜子牙》等影片为电影制作带来全新的体验,传统只能出现在美国大片中的阴影、细节、外观、表面建模、修饰等特效终于出现在国产电影中。 

《流浪地球》后期制作组是一个韩国公司,渲染制作这部分主要在国内完成,华为云和伙伴一起参与了该部影片的渲染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华为云发现影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不是中国没有相应人才,事实上制约行业发展的恰恰是流水线和工具,工业化生产流程越来越发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生产力工具的要求会更高。

为此,华为云开始关注影视行业的内容加工和处理场景,希望通过技术和能力赋能内容生产,事实上这也不是华为云的奇思妙想,好莱坞很多媒体应用的场景的酷炫本质就是工具和技术的迭代。

今年五月,华为云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影科研所)、上海鸣锣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方联合打造5G 数字影视产业云共享平台,以及中国影视工业化示范基地。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将制作内容和拍摄内容同步在云端,从原来的人工拍摄+大后期制作,进化为机器拍摄+实时制作模式,实际上就满足了内容制作和拍摄可以按照流水线的方式来制作,利用云原生技术,改变媒体生产方式,完成目前小作坊方式的迭代。

同时,在业务流程层面,影视作品的卡通、虚拟人物制作需要大量的算力和存储,要进行不断的渲染和加工,这些业务流程能否通过云的基础设备降低成本?

华为云也开始在同湖南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湖南卫视联创,将影视制作流程线下搬到线上,通过空间换时间,利用云的大算力,并行实时工作,用实时取代后期制作,实现拍摄即上云,即编即播,大幅节省制作时间,从线下到线上,媒体生产工具在线化,云桌面远程协作大幅提升协作效率。

目前中国是全球观影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影视流量消费最大的国家,能否将影视的业务领域变成技术高地,从前期的行业实践看来,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当我们意识到国产电影内容制作和流水化的重要性,并开始用相应的技术和平台探索时,行业的现代化就不再遥远,甚至可以对外输出。

云原生怎样打通媒体产业流程?

站在媒体的生命周期的阶段来看,媒体产业包含媒体内容生产到分发,再到应用消费的过程。

事实上,技术正在成为媒体业务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媒体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协同创新,如何连接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缩短产业链差距,是每一个媒体产业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华为云认为,云计算正在改变整个产业流程,云原生成为唯一能打通媒体产业流程的路径方式,云计算、AI等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将极大提升媒体行业生产和分发效率。

6月25日,在华为云TechWave云原生媒体服务专题日,华为云音视频服务正式升级为华为云媒体服务,聚焦“媒体生产”、“媒体分发”以及“媒体应用”三大场景,并正式发布华为云视频接入服务VIS(Video Ingestion Service)。

这是在4月华为云发布云原生视频服务的三大新品业务(超低时延直播LLL、网络研讨会和自由视角)后,着眼产业场景和产业升级的又一大举措。

在华为云看来,上云和云原生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云原生的本质是一开始就在云上设计软件和应用,面向媒体应用创新,客户以云为基础底座,把各种数字化能力串接在一起形成规模化持续创新。

云的技术发展本身很快,开发更为敏捷,更佳的体验保障,更好的智能融入,媒体行业用户基于云的业务设计使得成本能够快速降低,业务迭代加快,天然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

与此同时,华为云基于自身实践,融合了在算力、媒体、通信、AI以及端边云协同等技术积累,把一些优秀的应用例如云会议、云游戏等,以服务化的方式向业界开放,共同创新。

可以说,从内容生产到分发,从音视频升级到云原生的媒体服务,华为正在打通媒体产业全生命流程,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挑战行业极限 如何重构媒体网络?

说完媒体内容生产,我们再看媒体分发阶段,这一阶段用户考虑的是如何在体验、效率和成本之间达到最优的平衡。

如今内容表达视频化成为主流,VR、AR和比较火热的自由视角,这些新的表达形式的出现,都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这其实对网络的需求是很大的,但这个恰恰是传统互联网基础设施很难满足的。

传统媒体网络主要基于CDN,从源站到中心节点,再到POP点,是一种树状化,层层分发结构,时延比较大,资源效率也不高。

而未来的媒体的网络,华为云希望它是去中心化的,可以基于业务自适应:从体验角度,靠近用户分发,实现极低时延;从效率角度,通过极简网络实现极速传输;从成本角度,通过融合型节点、带宽复用,最大化资源效率。

 

从2017年华为云开始做视频业务时,面对直播、RTC、监控三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三个独立的网络;2019年开始,华为云开始探索,如何将三个独立的网络通过技术实现融合,从而实现资源、带宽的复用;如何把基础设施网络更好的适配媒体服务具体的业务场景;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云原生媒体网络,它有创新性和独特价值体现在三个“面向”:

面向网络,统一架构,全球广泛覆盖,并实现从应用层、传输层到网络层的三层解耦,支持Full-mesh全向分发,不管是上下行南北流量,还是东西走向流量。

面向资源,采用分布式边缘,容器化部署,支持灵活扩展,多协议高效支持;并进行资源规模复用,分时错峰,智能调度。

面向应用,提供毫秒级超低时延,并自研拥塞控制等算法,实现弱网环境的可靠传输;同时基于SLA,智能QoS保障,自动化运维。

华为云的云原生媒体网路正成为云原生媒体服务的核心争竞力,这个竞争力来源于华为云长久以来不断打破行业技术天花板的魄力。

实际上,在华为云看来,要把媒体的服务去做好,光靠云其实是不行的,还需要从终端到运营商的网络,所以媒体产业服务其实要实现端、管、云、边联合的业务处理,要把这些能力全融会贯通。

懂媒体,懂终端,懂网络,这也是华为云在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而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从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到应用,华为云基于场景的洞察实践和云原生技术创新,恰恰成为中国影视业的工业化升级,互联网视频、企业协作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媒体产业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

  • 本期杂志

  • 杂志推荐